这是最近在内部的一个分享,概述了MySQL优化器的成本模型。
MySQL执行计划选择–成本模型v1.1全文完。
·
夏天了,小区的游泳池也开放了,这是今年第一次带小朋友去泳池玩水。去年这时候,我还不会游泳,现在已经会了。老实说,学游泳好难。
大概还是2006年的夏天,我刚开始尝试着去学游泳。当时本科刚毕业,研究生生活还没开始,跟着李聪、梁知一起,他俩都会游,我是去学的。刚开始学游泳,先练习把头埋到水下,熟悉水里的感觉。不过即使过去快十年,我还是清晰的记得不会游泳时把头扎进水里的那份恐惧。李聪和梁知会自己游一会儿,然后过来『指导』我一会儿。先是适应在水里的感觉,克服本能的一些恐惧。虽然心理害怕,但克服起来也比较简单,大家会一起比试,看谁在水里憋气比较久。比一会儿然后再聊一会儿天,也忘记了都聊了些什么,不过梁知话很多,他的故事也很多,当时他给我的感觉是,仿佛他就是George R. R. Martin,他的生活就是他所构建的『维斯特洛大陆』,当然,他拥有上帝视角。李聪喜欢打游戏,我大概还是听他们说得多吧,我好像话不多,太久了,我也记不清了。不过,关于在水里面憋气,比着比着就慢慢适应了把头放在水里的感觉,也就慢慢克服恐惧。
那时候,学校还没有游泳馆,我们去过好几个附近的游泳馆,有黄寺附近的游泳馆、应该还去过人大的游泳馆。能够成功在水里憋气之后,下一个阶段练习的是『装死』。『装死』是李聪这么叫的,意思是,扶着泳池边缘,然后慢慢让身体自然漂浮起来。如果憋气能够持续十几秒,做好『装死』并不难。一般,刚开始都会感觉身体浮不起来,脚会很容易往下沉。这里面的关键是要把头部和背部往水里扎,越往水里面扎得多,整个身体越容易浮起来。当能够熟练的扶着岸边『装死』之后,就可以尝试离开岸边『装死』了。双手在泳池岸边一推,就漂浮出去了。 (more…)
最近这两个月,每天晚上都要在电脑前『码字』一到两个小时。第一个感到不方面的是显示器,于是入了一个DELL的23.8寸的一个4K显示器(感谢智盛_Lx同学的帮助勉强调到高清显示),更大的屏幕可以在一屏看到更多的信息,大大较少窗口切换的时间,效率确实提高了。又是智盛_Lx同学,把他自己DIY的机械键盘给我测试,说是手感好。后来…后来就中毒了。
机械键盘确实很好用,『码字』效率比笔记本的薄膜要高。从简单和快捷的角度,原本还是打算买一个现成的,而不是去DIY。于是开始淘自己喜欢的键盘。因为是为了提高每天那一两个小时集中『码字』的效率,所以首先并不打算买全功能键盘,也觉得数字键和什么HOME、Pageup这些都不需要,另外F1~F9现在也基本上不用了(老早就不打WAR3),这样就聚焦在61、66或67键的键盘上–这类键盘也被称为『60%键盘』。
第一个相中的是『HHKB』。如果不是因为价格让我必须谨慎一点,估计已经下手了。在程序猿的江湖里,这款键盘的传说一直都有。关于这款键盘争吵也一直都有,争吵甚至从键盘延伸到『IDE』的问题上来,水太深,这里不讨论。这款键盘是由株式会社PFU(富士通的全资子公司)研发的键盘,96年开始量产销售。现在的Pro2版本是一款静电电容无接触式键盘,外观设计非常简洁。身边有两个同事正好在用,直接拿来试用了一下,几点我让放弃了HHKB:
关于『静电容』键盘的敲击感,网上有个神评论(参考:Happy Hacking Keyboard 适合哪些人使用?),一下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确表达不出来的感受:
HHKB 的觸鍵感覺比較粉,像是在吃粉的蘋果(@jiabin 不同意這一點)。如果你喜歡吃脆蘋果,那麼不一定會喜歡 HHKB。
苹果,我只喜欢吃脆的。采访了身边另一个喜欢HHKB的同学刘毅同学_liuyix,他真的喜欢粉苹果。 (more…)
很早在一篇介绍《时空幻境》(Braid)游戏的文章中提到了Limbo,这次在iPad排行榜再看到这个游戏,果断购买,并在七月份的某个周六通关,期间有好几个地方”卡壳”了很久:经常被困在一个小小的地方,探索了所有可以探索的东东,但是还是找不到出去玄机,反复如此,又不想查攻略认输,心里那个憋屈,玩过类似解谜游戏的人大多能够明白这种心理。侥幸,一次次当我耐心耗费接近极限的时候,总能绝处逢生,找到反复查看仍然被遗忘的线索。也偶尔有几个需要极限操作的地方,retry过若干次后,概率总能帮我挑战成功。
在较为顺利的通关后,开始想想这个游戏到底是在讲述一个什么故事:
故事开始,主人公在深林中醒来,这里充满腐烂、飞虫、和黑暗,就这样,开始我们的探险。在这个世界里,到处都充满了危险,突然袭来的电锯、从天而降的巨石、硕大的怪物蜘蛛、反常的地心引力、还有能够夺走自由行走能力的小虫,通过无数次的挣扎,最后,终于冲破“水面”,逃出了这个世界。 (more…)
不想糊里糊涂,所以整理了一下思路。因为财年关系,最近很多朋友私下在讨论薪水、年终奖、加薪、option。窃以为这是一件很让人沮丧、且没必要的事情。
对于很多人,工资通常是家庭收入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,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生活品质。所以对各个公司的薪水体系有个大致的了解,知道怎样的努力会获得怎样的回报,是很有必要的。
到网上稍加搜索,几家大公司(例如BAT)各个主要层级的薪水待遇都能查到大概的区间,和商品价格一样,薪水高低通常是“个人价值”和“供求关系”的综合反映,通过了解薪水的概要信息,可以让你知道,什么类型的人才、技术是公司比较需要的。如果你在对应层级,偏差太大,那可能需要仔细想想为什么。
让薪资和个人贡献成正比,相信这也是很多薪资HR的一个目标(应该是这样吧?)。这一点需要成为整体趋势,要让绝大多数人知道就是这样的。
很多公司都是“明文”规定同事之间严禁打听薪水的。不过根据观察,朋友直接通常还是会互相打听。极端一点来说,打听之后就两种心态:“啊!竟然比我工资高!! 凭什么!!! 郁闷!!!!”;“啊!他也就值那么多吧!!”(是的,跟开车差不多)。除非你Top1,否则总有几个人,职位、水平差不多,但工资比你高的,遇到这种情况,多半是要郁闷很久的,关键是郁闷归郁闷,你什么也改变不了。
“郁闷”可能导致“消极懈怠”,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,再进一步导致糟糕“公司业绩”,最后,再导致“薪水下降”,再继续“郁闷”。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恶性循环。
在知道行业大致薪资的情况下,打听到具体某个人的薪水,除了满足了“好奇心”,还有什么好处吗?(评论回复一下呗) 我感觉是没有的。
虽然,都明知打听之后,得知”别人”比自己高,只会很郁闷,而且会郁闷很长时间,或者四处抱怨。其他什么都改变不了。但是还是忍不住,这大概是“好奇心”在作怪吧,这里建议,还是把好奇心放到别的地方去吧,放到你的工作中,或者放到别的兴趣爱好上。
一般,能够成为朋友,都是在某一个或者多个方面有相同的“兴趣爱好”,工资多一点、少一点都完全不会影响这些“兴趣爱好”,所以知道对方薪水不会增强“友谊”(如果成年人的世界还有友谊的话)。相反,知道彼此薪水后反而会有意无意给对方打上标签,这很不好。
打听薪水,两个人总有一个人偏低的,如果是朋友,何必要让一个人郁闷呢。有人说,共享秘密会增加感情,那让我们共享一些别的秘密吧。
基于这些思考,“打听薪水”通常是没有什么收益,坏情绪却很多。所以,给自己定下规矩:不再打听朋友们的薪水,也不再回答朋友的此类问题。
真正的朋友,也就不要再打听对方的薪水了。我们可以谈谈别的,比如其他人的薪水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