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30日
姜萍事件还没有最终的结论,甚至是否参加决赛也没有消息,也许,大概,不会有最终的结论吧。
这时候发表想法,无论支持反对,都是容易翻车的,按理,应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。不过,也正是没有结论的时候,去讨论这件事情才很有意思。如果一切尘埃落地,所有的可能性都坍塌,大家的观点也将归于某种一致,就实在太没有意思了。
每个人都对“爽文”充满了期待,从我给《后翼弃兵》打出五星好评的时候,我就知道,我的大脑某些部分也是被“爽文”支配的,再想想自己竟然觉得“庆余年”还不错,哎,算了放弃治疗吧。对姜萍似的成功,谁不渴望呢:自己深藏某天赋,不为世界所发现,甚至被冷落,最终,一次无意间举手投足,被世间最大的伯乐发现,一战成名。是啊,谁不渴望!
可偏偏,天分、勤奋,在现实世界中,我们都缺少,我们却深深的不想面对,如果有一丝这样的希望,我们会好过许多。
个人做一个不负责的臆测:这次事件大抵是这样,阿里宣传团队在思考今年“阿里数学竞赛”该宣传什么的时候,正在发愁,突然天上掉下来一个馅饼,一个美丽的中专女生取得12名吊打各高校高材生,于是,宣传团队就联系当事人,并协调拍摄团队去学校拍摄。宣传团队当然没有高等数学背景,于是和姜萍的老师(王)合计一上午,经过一番争论,最终确定了拍摄脚本。然后,视频发回本部,本部大佬几经“拔高”,最终发布了大家看到首版视频。
而后,宣传团队多处投稿,发现效果不错,最终发现官方对此非常感兴趣,于是再投央媒,再之后的传播大概是引爆后的链式反应,再引发各种质疑,质疑之深之细,大概是未预料到,当然也是难以预料的。
和很多事情一样,最终,这大概不会有什么真相或大结局,最终大家各自选择自己相信的部分去相信。
不是真相难以获得,而是具备获得真相能力的一方,可以选择性的公布信息。
这个事件,呈现出较为一致的情况,专业人士更多倾向于否定与质疑,大众更多倾向于相信。大众倾向于相信,是极其合理的,有阿里背书、有央媒背书,自然默认应该相信。专业人士倾向于否定与质疑,也是合理的。因为各种在专业体系内,看起来的低级的错误频出,自然值得质疑。此时,央媒与专业发生了某种对立,央媒拥有极大的影响力,专业人士,有着某个垂直领域的专业知识,这时候,你选择相信谁?
再论动机。小时候,学语文,老师总是喜欢让我们总结“中心思想”,大家可以各自凭借语文能力,去看看央媒,看看他的中心思想是什么?达摩院的中心思想是什么? 如果你对这些结构的运作机制有所了解,则可以从运作机制角度去做一些思考。
目前为止,几类观点都很强:
1. 质疑姜萍,要求姜萍自证清白,就是某种歧视,歧视中专生,就像要求剖腹证明没有吃粉一样
2. 这么低级错误,面前,如果不是有问题,那么,那么这么多年的知识与推理算是白瞎了。目前,公开质疑,级别最高最为权威的的应该是袁意新。
3. 也有一些看似偏,但也并不偏的讨论,包括,应不应该质疑,应该如何质疑,质疑到何种程度
这些质疑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。质疑姜萍的人更倾向于理性讨论,表现上也略微克制一些,例如,袁意新在分析了众多质疑之后,依旧表示姜萍依旧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是一个天才,他依旧保留了了这个说法。即便是很早公开质疑的赵斌,也就使用了99.99%,也留了“万一”的相信。
粉丝派,则更强调情绪与感受“为什么大家容不下一个天才”,一再强调,质疑姜萍就是某种歧视。质疑姜萍确实是存在某种歧视的,但是,这种歧视是一种很本能的“求真”的出发点,我没法判断这种歧视是否应该被谴责或者被禁止,正如袁意新所说,数学需要静下来心来做,而不应该浮躁。
更新,今日,涟水县公开(参考)回复了关于姜萍成绩真伪的质疑、以及姜萍参赛使用电脑情况的质疑。从这个回复来看,有一种可能,在某些层面这个事情已经非常清晰了,已经有结论了,只是说后续如何处理,还没有明确的方案。
更新@2024-11-03
根据达摩院官网的公告: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关情况说明。确认姜萍初赛成绩为造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