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

  • 支持郭德纲的独立博客

    ·

    最初看到的新闻是郭德纲的徒弟打记者的新闻,以为只是娱乐圈的另一件“小事儿”而已,不想,接着是北京电视台和郭德纲决裂,后来就是央视大批郭德纲三俗,再后来郭德纲的音箱制品下架,德云社停业整改。北京电视台、中央电视台再一次显示了其强大的能量,德云社在他们面前不过是一只蚂蚁。

    以前也听过相声,不过都马季、冯巩他们讲的,对口相声居多,歌功颂德的居多,也偶尔会有一些抨击社会的,不过都是说些不痛不痒的地方,所以一直以来,让我以为相声就是让大家笑一下而已。听郭德纲的相声也就是最近两年的事情,主要是在搜狐优酷等网站上听到的,也有上百度音乐搜索上找到的,郭德纲讲的多数是传统相声,都有一定的历史,这些相声侯宝林、马三立可能都讲过,郭德纲算是传承了下来,而且都讲的很好。在我看,单说单口相声,郭德纲比起侯宝林刘宝瑞、马三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。郭德纲讲的传统相声,即使是在MP3上听,也让我有一种回到“天桥上听说书”的感觉。

    我不认识郭德纲本人,估计这辈子都不会认识,所以我大概永远也不知道生活中郭德纲的性格、脾气、气量、俗不俗……,在相声中郭经常会调侃一下社会,也会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,多数是比较犀利、尖锐的,虽然有点嘴下不饶人的感觉,不过一直觉得没什么不妥的,毕竟嘴巴长在他身上,爱怎么说就怎么说;耳朵长在自己的脑袋上,不爱听完全可以选择不听。

    本来是不想写什么的,相信公道自在人心。不过仔细一看,发现所有的媒体异常的整齐、一致,像是被洗脑的前线机器人战士。还好作为独立博客,我可以说想说的话。

    “打人”事件本身的原委、真假我无从考证,不过,事情发展到现在真相也不重要了。郭德纲也道了歉,他徒弟也被拘留了,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。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?让我想起来当初的谷歌,谷歌可以一怒退到香港,而郭德纲呢?

    我们呢?

  • 追求精细 与 完成优先

    ·

    我们的时间、精力、智慧都是非常有限的,如果什么都深入研究,什么都细致的做,会发现能做的事情很少很少。事实上,很多的知识点展开后都庞大、细致,需要研究的都有很多,如果图一时之快,自己研究的很爽,最后会发现离自己要做的事情偏离会很远,这样投入的时间也会很多,能够完成的事情也就很少了,但是很精。我把这种做事方式称为“追求精细”。

    “追求精细”的做事方式有很多好处:当做完一件事的时候你会对整个细节非常清楚,遇到问题或者再处理类似问题则会很快;因为会深究各个细节,所以也会让自己的技术能力,技术知识得到很大的提升;对问题研究较深,容易触类旁通,因为很多花里胡哨的技术本质都是简单相通的。

    “追求精细”的方式也有一些缺点:因为凡事都做得很细,所以能够完成的事情也就比较少;而且一般每件事情展开,细枝末节都很多,以致于最后发现根本不可能全部研究完成,最后仍然是到某个程度后退出;当陷入某个细节盘根问底时,是很耗时间的,如果是在公司工作,主管们可能无法理解你在做些什么,如果是在研究室可能会好些。

    在公司工作,多数主管更倾向于做更多的事情,细致程度往往排在次位;在研究室要好些,只要不是完全不着边际,一般导师是鼓励的。

    与“追求精细”相对的另一种做事方式是“完成优先”。如果把做事情定位为“完成优先”的话,做事的方式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
    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有很多,不同的人也有着各种不同的思维思路。因为以“完成”为目标,所以也往往不会拘泥于某一个细节,如果遇到问题,则尽量绕过,绕不过时再想办法解决。“完成优先”则更加注重于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事情的始末,对于各个细枝末节则不那么关心。这样的做事方式则更需要想象力,当遇到困难时,未必要硬碰硬的解决,灵光一闪就能绕过。

    “完成优先”的态度能让事情在预定的时间完成,能够有一个预见的结果,即使事情不是那么精致完美。

    是在互联网行业,这是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地方,但我是做底层系统运维的,这往往是需要精细和认真的,所以有时候需要“追求精细”,有时又需要“完成优先”。

    “完成优先”的方式往往是很有成就感的,因为总能看着问题一个个被终结。

    我的性格是偏向于“追求精细”的,沉浸于细节研究时,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。

  • 越来越高的墙

    ·

    随着年龄的增长,随着进入社会的程度越深,随着朋友越来越远,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将自己包裹的更严,免受外面的纷杂世事的侵扰。和人来往时,会首先假设对方是有所图的、有恶意,简单的说就是假设对方是“坏人”。如果双方这样的戒心都很深,又没有一方愿意先“示好”,那壁垒就将长存。 言语和表情(统称为“行为表现”)都是心理活动的表现,当壁垒已经建立,当戒心已经存在,那么都将体现在“行为表现”上。如果一方已经有这样的行为表现,对方也就很难示好了。恶性循环就产生了,墙也就越来越高了。

    一般的过程:

    双方戒心 => 建立壁垒 => 更高的戒心 => 更高的壁垒 …

    双方戒心 => 建立壁垒 => 更高的戒心 => 一方“示好” => 降低戒心 => 一方“示好” => 推开壁垒

    双方戒心 => 一方“示好” => 推开壁垒

    这里想说一下我的一个好朋友,也是我研究生阶段的室友李聪。本科时,虽然有一起上的课程,但和李聪基本不认识。有一次需要用移动硬盘,有人告诉我李聪那儿有,后来还是因为李聪人看起来很不友好,所以没有去找他借。是的,当时感觉他看起来很不友好,很多人看起来都很不友好。

    后来,研究生在一个方向,住在一个间学生宿舍,一起上讨论班,虽然生活中也还是有很多摩擦,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,他是一个友好的人,对熟悉的朋友如此,对一般认识的人也是如此。不友好只是看起来而已。

    两人初识时,壁垒往往是一句言语,一次小事儿,甚至是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导致的。而且这种壁垒一旦建立,想要推开则需要一件大事、一次深入合作、一段很长时间的接触才行。

    有时候这种壁垒的建立是无意义的,有时候也确实需要保护自我。如果壁垒已然建立,那么时机合适我愿意首先做“示好”的一方,愿意逐步、更快速的推开壁垒。

    如果能有一颗宽容的心,则最好不让壁垒建立,不让戒心滋生。当然这是比较难的,也有一定的风险。

    另外,上面说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,如果是和有关部门的话,那完全是另一回事儿了。

  • 赤脚游普陀

    ·

    一个人 背包 走

    骑车到黄龙,买了到沈家门的车票

    收到了很多关于杭州的旅游传单,发现很多地方都还值得再去

    想订青旅,早没房间了。去了住哪儿?

    上了汽车,思绪乱飞,很多心底的念想都出来了

    耳边又想起了《晓之车》

    路上很多车,路边有广告牌

    田间,两个人骑着车,太阳很大

    玩玩《传颂之物》的游戏吧

    太阳很大,云很白、很浓,很清晰

    想起了工作,MySQL Q3 Q4 我们要做成怎样

    一座小山,像是断了一半,露出石头,山另一侧是全是绿树

    水塔、烟囱、白云、乱跑的思绪

    烈日下,天边的白云如高贵的展览品

    绿树很多,到处是。都在享受着烈日炎炎

    白云,还是白云,让我想起了古希腊诸神的雕塑

    11:58

    路边抛锚的汽车、余姚榨菜、“面朝大,春暖花开”…

    天边的云,越来越近

    “为什么你听不见…” – – -郑智化

    五夫大桥

    湖 重叠连绵的山 白云 (more…)

  • Move On

    ·

    球场上充满了戏剧性。“德国队 VS 英格兰”,这是第三场16进8的淘汰赛,也是目前为止世界杯最精彩的比赛,尤其是上半场。

    在德国进两球领先的情况下,英格兰于37分钟打入一球,扳为二比一。戏剧性的事情发生在了39分钟,兰帕德一脚远射,足球先打在了德国队上门柱内侧,足球完全弹入球门(足球全部越过球门线),足球弹在地上后又弹向球门外,守门员立刻拿住球,并发出。主裁判和边裁都没有看清楚足球是否入网,裁判并没有判这个进球有效。

    比分从一比零,到二比零,到二比一,再到这个误判。由于这个误判,英格兰失去了扳平比分的机会。在电视机前的我,也为裁判的判罚“捶胸顿足”,同时也为英格兰惋惜。”英格兰这个球真冤。。。”,“倒霉的英格兰,进球被裁判看错了”,“这个球裁判漏洞太过了……助理裁判是罪人啊”,“如果今晚德国是 2:1 取胜,或者谁最终一球取胜,英格兰球迷得疯掉”,很多人都在为英格兰喊冤。当时,愤愤不平的我大喝了一口果汁,接着继续骂骂咧咧,抱怨着这个不公平的世界。

    比赛还在继续,二比一进入下半场。这个比分对英格兰来说,也并没有那么糟,事实上,英格兰队下半场发挥都还是正常的:鲁尼还在游走,杰拉德有两脚远射(有点唐突),后防线状态还是那么“放松”。

    在67分钟、70分钟德国队穆勒打入两粒精彩而毫无争议的进球,把比分扩大为四比一,比分也延续到了终场。

    Germany VS England

    人生亦如此。

    引用Twitter上的一段话,结束本文:

    @orczhou: 想起了《Lost》中一句经典台词Let it go and move on RT @buzhoushan: 这是她们的借口RT @ryangato 对英国佬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 RT @orczhou: 上半场的那个误判已经不那么重要了

  • 关于紧张

    ·

    昨天,在一个数据库技术论坛上做了一个小的分享,在台上大概“扯”了大约40分钟吧,效果还不错,不过印象最深的是上台分享前的紧张心理。

    技术论坛中来了很多数据库方面的大牛,还有很多每天一起工作的同事,我的分享是在下午4点半左右。上午的时候,还没有任何的紧张心理,到下午了便开始紧张了,越是接近我上场时越是紧张。外表虽然仍很冷静,不过自己清晰地感觉到逐渐加快的心率。 (more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