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

  • 在这个“信息爆炸”的时代,时间碎片的问题越来越严重。

    打开手机,刷了一个小时,然后关上,回头一想,本来不是想看看明天是什么天气吗?呃,明天到底是什么天气,还得再打开手机看看…。再比如,本来打算花五分钟,浏览一下朋友圈,看看朋友们的动态。结果,被各种链接引入头条、抖音、公众号等,一刷就是一个小时,但是发现时间线上的朋友动态还没看完。还有,当比较烦躁的时候,也会不自觉的打开手机,然后…,一个小时之后了。当然,如果能够消除烦躁,重新解决问题当然是好的。但是,更多的可能只是帮我们暂时躲过了一些烦躁的事情,一个小时之后关上手机之后,还是得面对一样的问题。最终,这些被精心设计的、迎合读者的内容,会让我们产生对手机,对这些零散消磨时间的app产生上瘾和依赖。

    内容生产者和平台为了赚取眼球和这背后的利益,在不断“生成”各种迎合大众最基础需求的内容,通常是低质量的,娱乐或者泛娱乐化得内容,在适当的时候,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消遣,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,只是,稍不注意,短暂的消遣就变成了习惯性的时间投入和浪费。

   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,网络的速度也越来越快。虽然,手机在工作、生活中都非常大的提升了我们的效率,拓展我们信息获取的渠道和增强了时效性。另一方面,也让我们更难保持专注,而持续的专注和自律,才能够帮助我们在自己领域有所收获。

    人的决策和判断通常是来自两个部分,一个是信息,信息包括习得的知识和各种看到、读到的内容,一个是自己基于这些信息的逻辑推理,最终,得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。如果输入的信息本来就是低质量,非常片面的,那么得出的结果也自然站不住脚。而生活、工作都是由各种看似或大或小的“决策”组成,如果每次的决策的质量都很低,那么很多事情最终可能变得很糟糕或者非常随机。

    大概从微博时代开始,便意识到这个问题,现在因为短视频、直播等的流行,这个问题变得更显著。一直以来,我也在思考如何避免这种时间碎片化,带来的信息碎片和低质量问题。

  • 首先要对抗自己的信息焦虑。要明白,任何一个领域深入到一定程度之后,最底层的基础根本没有所谓的爆炸,甚至可能是进展缓慢。通常变化的很快的知识,构建在底层基础之上的“形式”。
  • 寻找高效、高质量的信息获取方式。RSS订阅依旧是一种非常高效与专注的内容获取方式,现在的一些RSS订阅平台(我在使用的feedly)已经不再局限于规范的RSS源的获取,还可以帮你很方便的把一些非RSS页面内容也已RSS的方式输出与呈现。
  • 主动去创造沉浸式的阅读/工作时间。要系统的了解一件事情,弄明白一个道理,理解某个原理通常都需要全面的研究,尤其是面对与自己关注领域的内容的时候。通过沉浸式的投入研究,则可以帮你真正的进入和理解问题的本质。
  • 尝试对信息进行优先级的区分。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,优先的获取,甚至对此类信息保持一定的“焦虑”。其他的,可以大大降低优先级。比如哪个明星和哪个明星交往了、比如哪个网站又被约谈了等,这些信息早接受还是晚接受、甚至接不接受并没有什么。
  • 关注高质量的信息渠道。很多的信息渠道或者内容生产者,是打着提供信息的旗号,产出的都是泛娱乐化得内容,要能够加以区分,什么是原创的、思考深刻的、行业领先的内容。
  • 多读书。好的书籍通常都会系统的介绍某方面的知识,完整的阅读会获得专业的、系统的知识与信息。
  • 最后,更多的和人相处,而不只是生活在网络中。 (more…)

  • 带着俩娃逛大阪

    ·

    这是一篇流水账。

    暑假有两个月,似乎很长,但却发现很快到了尾声,还不曾带周陌去任何地方逛逛,还好,kiki和周陌几个同学的家长的筹划下,果断的定下了这次大阪行。这段时间由于工作比较多(可能不是这段时间吧,大概这是当前meta的常态),加上自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焦虑感,让自己一直忙于工作中各种紧急的事情,这种状态特别容易忽视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,长此以往,生活可能会陷入一个不好的循环。

    行程全程是kiki和其他家长搞定的,我直到出发的当天原本上午还有一个公司的事情要讨论,好在因为一些原因这个会最终取消了。所以,我直到最后一天上午开始帮助家里做了一些准备,说是“准备”,其实主要是帮着带周阡而已。周阡到现在不到十个月,是我们家的开心果,但也是我们家的大“麻烦”,这次出行的一个大挑战,kiki准备了各种周阡的小玩具、辅食、衣服、背娃腰带等。加上周陌、我、kiki自己,我们一共带了两个大的旅行箱。用周阡奶奶的话说是:“多一个,多十个”。下午四点多的飞机,我们中午在家随便吃了些外卖,就出发去机场了。

    我和周陌在机场拍的的,kiki抱着周阡给我俩拍的照片:
    Snip20180921_74

    这次做的全日空航空,飞机上有很多多媒体资源(电影、动画片什么的),所以,全程周陌都头戴耳机,沉浸在做飞机的兴奋和看动画的开心中。周阡也很给力,睡了一段时间,四处张望了一段时间,基本全程没有吵闹,去程是超出我们期望的。

    Snip20190129_11

    到了日本之后,因为是安排了接机的,所以一切也很顺利,周陌小朋友在去酒店的路上还是很兴奋,但是身体也很累了,因为早上起的很早(周陌早上一般都六点半左右起床),已经接近晚上了,在车上,我问周陌,你现在困不困,周陌很兴奋的说,“爸爸,我不困!”,然后,不到一分钟就在我身边睡着了。

    机场到酒店大概50分钟,下车后,先是抱着睡着的周陌去了酒店前台,因为这次行程人比较多,分了两辆车,我们这车先到,我们就在前台休息处坐下来等另一辆车的同伴到达一起办理入住(酒店是另一个同伴一起预定的),这会儿恰好周陌醒了,大概是因为没有睡好,于是,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大挑战来了,周陌开始哼哼唧唧的闹腾,坚持一定要我们立刻办理入住,周陌这时候很快进入一个固执,且似乎要大闹的状态,如果在国内的话,我是比较不惧的,但是日本这种极致的“不给人添麻烦”的文化下,压力是很大的,首先,我没有满足他的先办理入住的要求,一般周陌在这种状态下提的需求我都是不太会满足的,至少一定不会全部满足,而且我会跟比较严厉批评他,我的大原则是,让他意识到通过这种方式无法达成他的目的。在我的“威胁”下,我告诉他大厅很多人,如果他一定要哭闹的话,我只能带他去外面,最终也许是他发现无法达成目的,也许只是因为我太凶了让他害怕,最终他让步了,虽然依旧哼哼唧唧。kiki建议我,在周陌类似这种状态下(刚睡醒可能比较疲惫),不要用这么严厉和直接的方式对待他,更建议我虽然不满足他的诉求,但是,暂时先用更温和的言语处理。老实说,这种情况我也不确定该如何处理,这大概就是做父母的苦恼,你也不知道怎样是更好的,但是你依旧要做一个选择去处理。

    入住酒店后的第一天晚上,没有什么别的活动,虽然很兴奋,但周陌入睡也很快。晚上,在微信群里大家一直在讨论第二天的行程,我是里面最“佛系”的,最终麦兜爸妈确定去环球影城,并且在网上买好了门票和带有4个项目的fastpass卡。

    第二天在酒店用完早餐,磨蹭到10点左右大家出发,因为fastpass卡的一个最重要的项目“哈利波特”必要在11点半之前到场,所以一路也比较匆忙,甚至没来得及在环球影城的标志性的“地球”那边合影,就急匆匆赶到霍格吾滋城堡去。据说大阪环球影城的头牌项目就是“哈利波特”,这是我第一次体验这样球幕光影特效,这个项目制作非常精良,场景非常刺激有趣,从里面出来,我的第一感觉是,这次票价和fp的钱值回来了。如果有打算去大阪的,环球影城的这个项目是必玩的。因为这个项目有身高要求,所以只有大人玩了,小朋友只是跟着在waiting room里面等着。

    吃过午饭,我们很快出发去Jurassic Park。这个地方是周陌最期待的,事实上,这个项目确实给周陌带来远超出期望的体验。首先,一到门口,就想起周陌熟悉的经典的侏罗纪公园背景音乐(周陌和我玩恐龙游戏时,也会自己哼这个音乐),然后,一个高大的Jurassic Park的标志性大门在眼前,熟悉且恢弘的音乐加上场景的还原,周陌已经很high了。

    Snip20190129_12

    这当然没结束,继续走入公园,突然我们巧遇了几只在公园乱串的恐龙,恐龙的体型、姿态、声音都很真实,让孩子感觉已经置身于真正的侏罗纪公园之中。

    侏罗纪公园里面有两个项目,一个是做游船经过一段侏罗纪电影中的场景,另一个是类似过山车的项目。我们选择了玩fp支持的“游船”,这个项目小朋友全都满足身高要求,所以第一批游船中,我和麦兜爸爸带着三个娃坐在游船的第一排。游船的第一个场景是,真实的还原了电影中侏罗纪公园大门打开的场景,大门缓缓打开,游船慢慢通过,周陌对这个场景非常有印象,当他置身其中时,我能感觉到他那种孩子的开心与满足,当时,突然意识到,整个大阪之行最重要的意义大概就是如此,全家人一起,真正的开开心心。游船上不允许带手机拍照,所以在网上找了一张如下照片。整个游船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,包括危险恐龙区域、超大霸王龙和一个两层楼高的“游船俯冲”等。

    从侏罗纪公园出来,周陌跟我说:“爸爸,如果没玩这个,那么日本就白来了”(他大概是想表达,来了这里,日本就没白来)。

    下一站是小黄人,我带着周陌进去了,大概是因为里面渲染的氛围有些让他紧张,到最重要环节时,周陌跟我说要放弃,我同意了,就让工作人员带我们出去了。

    从小黄人项目出来后,周陌又“大闹”了一场。原因是,他想回酒店了。他要求一定要回酒店,但是我和kiki商量后,决定和其他同伴一起等玩过最后一个fp项目大白鲨,再看完游行表演后回酒店。这次是在环球影城,人虽然很多,但是本来就很喧闹,所以,对周陌的“吵闹”我没什么特别的压力,我和周陌两个人坐在路边,来玩有很多行人,也有些人坐在路边休息,时不时传来过山车上的人群尖叫声,前后这次周陌闹了大概有十五分钟,最激烈的时候,几近在地上打滚了,后来,亦果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冰淇淋,并且我也同意他回酒店可以玩iPad游戏之后,他最终妥协了。后来,体验了大白鲨,又在恐龙餐厅吃了晚饭后,因为游行表演因天气原因取消,我们就直接回家了。这次,周陌闹了很久,在地上赖了几秒,我都觉得没什么,这是我和他之间在一些事情不能达成一致的磨合的一部分。只是,有时候,站在旁观者的角度,我大概也是那种没有把孩子教好,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大闹的“溺爱”父母吧。这种偏差让我自己有些困惑,当前我的判断是,这种坚持和偏执大概是周陌性格的一部分,比较难以改变,当然我也不是儿童教育专家,只能在困惑中继续试着当好父母。

    这天比较晚到酒店,第二天去了Osaka kid plaza,是网上一个攻略推荐的。看地图导航大概走路20分钟可达。不过,因为带了俩娃,实际走了三十多分钟。这个地方,更像是一个科技馆和小游乐场的综合体。一共五层楼,五楼有一个很大的滑滑梯,可以直接溜到四楼去,周陌玩的很high。五楼还有很多科学相关的小游戏项目,有关于光影、鱼、身体结构、泡泡、声音传播,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项目,包括电视制作体验、邮局体验等各种职业体验。这个地方中午可以出去吃饭,下午依旧可以凭票再次进入。我们午餐在一家拉面馆搞定,晚上则在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回转寿司吃的,几个一行的小朋友都很high,周陌更是玩得不肯回家了。

    Snip20190129_13

    Snip20190129_14

    从kid plaza Osaka回来之后,同行的几个家长把娃都丢在了酒店让我看管,都去shopping了,于是,有一小段时间,我一个人在酒店房间照看一个baby外加三个娃,场面基本是这样子的:

    Snip20190129_15

    第三天去了大阪城的天守阁,简单了解了一下丰臣秀吉、真田幸村的故事。

    Snip20190129_16

    这天回酒店时间也比较早,留了一些时间购物。次日,便做大巴去机场,回杭州了。所幸,9月3日就回来了,4号那天,大阪城遭遇了巨大台风“回燕”,导致机场受损,所有飞机停飞,很多旅客滞留。

    这次日本行,一家人都非常开心。

  • 闹市区的星空观测(一)

    ·

    希望这是一个很长的系列吧。

    因为不太有机会、也不太有体力去郊区专门观测,而恰好家里南边阳台有一块天空总是可见的,所以,只要天气好的时候,就会尝试架起望远镜去看看。去年淘宝新入的一个110mm的Sky Rover主镜加上一个SWA 20mm的目镜,总算是派上了用场,另外也进一步熟悉的设备的操作。

    我住在文二西路紫荆花路交叉口,光污染无疑是非常严重的。之前,也很怀疑这里到底能看到什么,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,对于我这样的新手和这样简单的设备,依然可以观测如下内容:土星环、木星条纹(勉强可见)、金星的相位变化等。下次会尝试一些较为明亮的球状星团再试试。

    8月18日 金星的相位

    42325149490_bddac91f17_m
    这是18日晚上7点半左右观测到的金星的形状。金星、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,决定了金星只能在早上或者是傍晚能够看到,而且能够看到比较明显的相位变化。

    左图就是,当晚观测到的金星形状。

    8月19日 尝试观测一个星云

    结果,当然是失败的。

    原本是准备观测M21这个疏散星团的,不过因为在寻星镜中M8的位置太过明显,于是今天就尝试观测了一下M8。在寻星镜中,如下位置隐约可见,有毛绒绒的目标。 (more…)

  • 周末乐高

    ·

    周陌乐高时间:

    43110769271_90116bc566_z
    (原图@Flickr) (more…)

  • M13观测记录

    ·

    这是一个新手的观测记录,这次观测地点是在杭州余杭地区,光害当然很严重,这次观测只是尝试找到M13,因为是新手,其实我也不确定城市里面能不能看到目标。这是我的第三个梅西耶,之前看过M45和M44。

    准备

    城市观测的困难在于,光害非常严重,适应楼顶的黑暗之后肉眼大概能够看到2.0等以下的星星。而梅西耶天体肉眼亮度都比较低,需要一些亮星的引导才能找到。

    我定位的思路是这样的,大角星和织女星是很好找到的。M13大致在这两颗星的连线上,大概在靠近织女星1/3的地方。具体的定位,可以沿着牧夫座的梗河一(mag.2.69)、再到贯索四(mag.2.2),再到武仙座ζ(mag.2.85),再到武仙座η(mag 3.45),再到武仙座π(mag 3.15),然后到织女星(mag 0):

    howtofindtarget (more…)

  • 关于足球

    ·

    说明:这篇文章是2015年11月份写的,只是,现在才找出来。

    有一次看《天下足球》,忘记哪一期,是在讲一些著名的球星和球迷对骂的事情,大概是说当球队状态不好时就会有球员去骂球星,然后球星在比赛结束后以某种形式明确表达对球迷不满。通常,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,A和B对骂形成了矛盾,后续两个人估计会保持『老死不相往来』的状态。形成对比,球迷则不会,虽然有一些矛盾只要这个球员表现好,状态佳,能进球,能带球队取得胜利,最后,球迷还是会以『狂热的态度』支持他。

    从去年世界杯开始,我也慢慢喜欢看球,去年世界杯冠军是德国队,而德国队好几个球员都是来自拜仁,世界杯结束后,我就开始偶尔看看拜仁的比赛,有时间还会看西甲巴萨和皇马的比赛。这些都是世界上顶尖的俱乐部,都拥有者在球迷心目中『英雄』般的球星。拜仁有莱万、罗本、穆勒、格策等,巴萨有梅西、苏亚雷斯、内马尔等,皇马有C罗,本泽马等。如果时间充裕,我会看完整场比赛,并且很享受这些最优秀球队带来的比赛,去年的欧冠决赛,我甚至和朋友们从凌晨两点一直看到早上(巴萨对战尤文)。

    以前我很少踢球,和很多中国人一样,也不怎么关注足球。但是这次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也可以这么喜欢看足球。我也很好奇为什么,为什么会喜欢看足球? (more…)